今天,海尚藝術空間秉持創立之初心致力于呈現多元化的文化項目和高品質的藝術展覽,堅持做“最經典的傳統,最優秀的當代”的展覽為理念。自創立一年內連續推出三個高品質的展覽,得到了業界的關注和好評,值此一周年之際海尚藝術策劃推出系列國際文化交流項目,此次國際藝術交流項目第一單元寰宇-隱明,將為觀眾梳理此次展覽的精彩線索,引領我們一同感受中日文化藝術碰撞下的獨特火花。
本次展覽邀請了四位國際知名藝術家,其中兩位來自日本,分別是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后物派藝術家代表??曝S巳,和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坂口寬敏。兩位來自中國,分別是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質覺美術理論概念的提出者劉旭光,以及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教授梅法釵?,F場嘉賓如星匯聚,有幸再次邀請到海尚藝術空間上次展覽的著名藝術家丁立人先生及其家人眾多從北京、上海、杭州、遼寧、山東、寧波、廣東等地趕來的文化藝術界的學者、媒體、藏家伙伴和企業界的朋友,亦應邀蒞臨現場。
學術主持:李偉
本次展覽的主題是“寰宇-隱明”,寰宇代表著廣闊的世界和宇宙的存在。而隱明則代表著明暗的辯證,隱藏和顯現。本次展覽的目的是通過藝術家們的作品來探索人類與世界的關系以及我們在這個宇宙中的位置和意義。具有不同物理量的物體空間的持續影響,這是日本當代藝術中最重要的概念“場”,它構成了環繞我們外部宇宙空間,我們自己的身體、以及精神的宇宙。本次展覽四位藝術家圍繞關于人內外倆個宇宙,外部空間關系與能量影響,物質性和精神性的思辨和探討,展開了充滿東方性思考的表現。本次展覽邀請的四位藝術家都有東京藝術大學的教育經歷,??曝S巳先生是日本最重要的后物派藝術家,他關注的是遭遇的事和中性的場,坂口寬敏先生研究的是人和天地萬物的鏈接,兩位先生是東京藝術大學當代藝術研究領域招收中國留學生最多的教授,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的中國藝術家,以管懷賓教授為代表,不僅引領了中國美院跨媒體學院的快速發展,而且在個人創作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劉旭光先生作為著名藝術家和策展人,推動了中日兩國藝術交流的同時,個人作品充滿了理性和思辨。藝術家梅發釵先生以極其旺盛的創造力,創作了大量的充滿哲思和感染力的裝置和平面作品,在充滿視覺張力的同時又具有肅穆和安靜的力量。從弘一法師李叔同開始,一代一代的東藝大人通過努力,對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次以東京藝術大學背景的中日藝術展覽呈現,必將為中國的當代藝術生態注入新的活力。
疫情已經消散、人類世界晦而轉明,誕生于疫情最艱難時期的海尚藝術也一定會否極泰來,成為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藝術空間。同時感謝藝術家們和海尚團隊的努力,為大家呈現了非常精彩的展覽。藝術作品在藝術空間中才能再次綻放生命,觀眾的參與和解讀才意味著作品的結束。
開幕式現場照片
開幕式現場照片
??曝S巳發言:
當時我看到家鄉有核電下雨,那樣的體驗成為了我這次的藝術創作。這也是核的問題,我覺得是我們人類痛苦面對的一個社會問題。而且這也關系到了自然界自然保護的問題。面對這樣的一些課題和問題,我們藝術家該如何去表現?我就是想揭示一個人如何跟環境共生這樣一個問題。有光的也有物質的問題,也有時間的問題。在我的作品里面的,有這樣的一些我對這個問題的一種解釋和闡釋和思考。雖然這次作品是我所有作品中的一部分,但是也是對我自己的一個反思和我自己的一個新的表達,也希望大家能看的高興。
坂口寬敏發言:
我的作品的表現方式是各種各樣的,那其中是有繪畫,有立體造成的作品,也就是雕塑,然后還有大地藝術,還有一些影像藝術.在我的這些藝術作品里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我的繪畫。我作品最核心的地方是我的作品是討論的宇宙,那宇宙本身它是從一個無到有的一個過程,我作品的本源就是從無到有。此次展覽中有很多作品,它是在這個畫布,棉布或者是麻布上面,我用這個煤氣噴槍把它烤焦,烤出這樣的一種圓點。我的這些作品其實是給畫布,還有麻布加熱,煤氣在給作品加熱的時候,這些作品就變得可變,而且是流動性的,那在給他增加這種熱能的過程中,讓這個作品充滿了一些變化。
這些作品實際上展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想象呢?它是在一片原野上,一場大火燒掉了這片原野,這片原野現在變成了黑土,從黑土上又開始生長出新的生命,這樣的一種從無到有,然后新的生命出現之后又有光,然后有光之后又有了新的空間,新的色彩,那這一些萬物而生的這種從無到有的這種過程,其實就是我的作品中非常想表達的一種理念。
劉旭光發言:
人生在童年的時候,一個夢,或者說我們的記憶里面一個很小片段,或者一個鏡頭,可能就會讓你一生持續的做一件事,在我童年的時候,隨著我們的老人去山東聊城,然后坐船,那時候是擺渡我看到那個黃河水特別大,我比較小只能通過大人的那個腿的縫隙看到黃河水。后來我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其實我更多的時間是在黃河流域,我到了日本留學的時候特別向往現代化的社會,覺得當代藝術的中心在亞洲,但是去了以后,我覺得很難從中獲得,所以我又退一步,又回到中國的一個向往的黃河,我跑遍了黃河,尤其中流一帶,在那個天地當中,我發現了一個我繪畫的這個世界,最早我的畫的題目叫天地。其實很抽象,因為天地沒法畫,它需要要涉及到一個理念,這個理念如果歸到哲學,我想可能在老祖,因為天地這個概念里面,他是這樣的,看到的自然的空間和精神里面的空間的一個交接地,還有我的繪畫里面有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實際上來自于甲骨文,甲骨文的那個背面就是甲骨那個骨龜殼的背面上有一個比較大的一個骨的符號,他在最前面這塊燒了一下,然后產生了裂紋。這個裂紋,我想可能就是我們精神的那個宇宙進入到另一個維層的一種可能性,由于這種裂紋在前面,我們的哲學,我們的文學,我們的詩意,都在這個上面。但是后面這個符號,它更接近于我們的造型,是一個形象,所以我的作品里面如果說有,那這就是我貫穿了我幾十年做作品的一個心態。在里邊有一種進入到了對精神世界里的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然后在他的這種排序,在他的序列,在他的這種相互的秩序關系里,我創造了一個黑白的世界,或者說是一個黑白的空間留給大家去二次創作。
梅法釵發言:
那我的作品主要是我自己對一些生死生命的思考,用材質的組合,我的材料也是從我老家的一個寺廟被燒了,我把所有的材料拿過去,我不在畫畫,做一些材質的東西,所以呢,基本上把我自己的這些感覺,跟我親人離故有關系,所以我在關注生死,敬畏生死,對生命的意義,所以基本上做了這種有關于世界生命的作品,還是比較感性的。
梁紹基發言:
海尚藝術建館一周年,應該說這條路來走的不容易,從南京市,到南京市很多的當地的宣傳,加上他們自己的努力,堅持著他們自己的一種學術為主導。而且是很開放的心態,做了這場是第四次展覽,這次展覽是一次國際性的,第一次國際性的展覽,接下去以后還有德國等等,他們正在規劃之中。
從這條路看來,因為在南京他們當時想做展覽的時候,也是尋尋覓覓想的很多,如何又要照顧到,究竟是走傳統的還是現代的,針對南京這個當地文化的這種現象如何著手,他們最后是第一次打出了林散之先生的展覽,以后又邀請了全國優秀的藝術家(徐冰、梁紹基、耿雪、郭工、梁銓、沈勤)做了一個六位藝術家的群展,第三個展覽是丁立人先生,今天也到場了,這樣這個展覽均成形了,既有群展也有個展,現在是一個國際性的展覽,這次國際展覽是有??曝S巳,坂口寬敏,劉旭光還有梅法釵先生。
與日本兩位藝術家做了比較深入的這種交流,我從和他們的交流里面得到了很多啟示。這正和我用蠶絲是以強化我的概念,比方???,那么它是黑雨用水,這種東西包括他最后做的大幅作品,我都感到非常相似。而且剛才和坂口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到里面有數學結構,有中國語學結構,但是他又超越了這種科學家,他里面似乎有些科學家在探索對科學中對宇宙認知的一種超突型,他很自由。特別是他說他黃色,我問為什么用黃色,他說是談到南瓜就很鮮活,我突然想到草間彌生,我就非常受到啟發,我覺得中日的交流不可觀,中日藝術家實際上各自都有一種對解讀認知世界的方法。我就很直接的談今天的感受,然后中國的藝術家很好的介入這個領域,劉旭光先生和坂口先生在里面,他總有一種點狀的結構,劉旭光先生有他的符號,包括組合自己想象的那種符號,我也看到他有青銅彩陶里面那種有銹色和板塊涌動感,我很喜歡也很有力量,然后他那邊是有一個數字。我比較熟悉的那個梅法釵先生,他是用一個燒焦火攻的方法,燒焦的這種毀滅性的灰來做他對世界的這種輪回,生命時間的一種認知,我覺得這樣就形成的很好。我覺得從第一屆是用中國的書法,讓林散之先生他純粹的傳統書法,它里面又有很多新的創造的那種意像,它又有這種手法。到后來是中國的幾個藝術家:從徐冰、沈秦、梁銓、郭工、耿雪和我自己,這幾個人的作品他是一個圍繞景觀的東西的一種認知。再到丁立人先生,他對一種原始藝術以及對西方藝術以及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能夠自由駕馭,我今天之所以說這么多,是覺得海尚藝術它是實實在在的,是戰略學術高明的,現在真的我覺得辦畫廊太不容易,現在很多的畫廊房地產塌了,很多美術館塌了,而且現在很多市場也不好,但是他們能夠堅持做自己,海尚藝術是真正的海上的陽光!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