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與 戀——美的致生范疇(上)
陳雨光
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獲獎畫家 李蒸蒸《重彩工筆設色·陳雨光先生》65×53cm
陳雨光(憨牛),農歷1949年生。選擇美學與中國畫視錯覺學說創始人。先后獲得過十余項省部委級科研成果獎(包括國家級課題)。在經濟、數學、計算機、美學、哲學、邏輯等跨學科領域,出版有十數部專著,發表有數百萬字論文。其主要藝術哲學類代表著有《美的選擇》、《視錯覺:中國畫的基本格局》;書畫鑒評本《唐詩三百首書畫集》、《宋詞三百首書畫集》、《元曲三百首書畫集》、《中國當代花鳥畫作品精選》、《中國當代工筆畫作品精選》;策劃組織了《中國畫三百家》。
《美的選擇》作者集數十年努力,首次在國內從藝術哲學的角度,對中國畫學科體系的確立做出了兩大基礎性探索:第一,定義且回答了“何為中國畫”,揭示了“察覺不到光線作用的繪畫法則”。第二,創立了以視錯覺動向力發生學為內核的選擇美學,定義且回答了“何為美”。
著作者是至今唯一耗時八年、約集了三百多書畫名家,編寫出版了填補空白的書畫鑒賞版《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書畫集》的美學理論家和藝術策劃家?;诋敶囆g家的深度交誼和研究,著作者在《元曲三百首書畫集》的工作中,共獲得百多位專業畫家的大力支持,并收到了310幅精心創意的繪畫原作?,F今,許多書畫大師和大家己故世。隨日時移,這部著作中的創作真跡和筆墨文范,己成為理解藝術的無法再獲的瑰寶,尤其數次展覽所引起的轟動,更證明,作為國粹的“詩詞曲/書畫文”的超越時空的崇高與神圣。
中國美協會員 李金生《生命之?!?/span>66×95cm(憨牛居藏珍)
元 始 天 欲
性——那一自我滿足的欲望,是人類最根本的激情,是引導我們最根本的力量。
——休謨
一、 愛戀形象的美術化發生
愛與戀,是致生美的第三元。
要明確這一范疇,首先需要思考。
有一類是十分有趣的,很少有畫家思考這樣的問題:繪畫是拋開第三維而抽象出輪廊與色彩的藝術,抽象的能力,再現的是不存在的——點、線、色,本不實在的形錯覺,畫家使用它進行抽象造形,把本無有的,藝術為真實的,為什么人類會欣賞這種用不真實的手法創意真實的視錯覺行為?
藝術家李金生用《生命之?!愤M行思考。赤裸的青春,在大海的生命洗禮中展示魅力。向往的意義,鮮活的生機,青春的活力,都是生命的呈相。而這種毫無實用價值的平面與非平面的藝術,努力地在創意什么?為什么會成為超越的奢侈。多么無憂無慮,多么憧憬遠逸,多么自然天真,…….藝術創意這種奢侈,讓欣賞成為高貴的優雅,人類在這種體驗前,愜意地享受詩意地棲居。從遠古的記事,到文明的記述,《生命之?!返脑煜?,不僅超越了巫儀之術,還自化為形而上的向往。人類用詩意的熱情贊頌了生命的形而上的行為,并用一個特定詞匯稱謂這種詩意的高級,那就是——美。
《美的選擇》用了兩部六十萬字的篇幅,八年的時間,仍沒能揭示這一有趣問題的奧秘。今天,我還是不清楚,人類欣賞的那種用抽象能力創意的美,到底是什么。
藝術家宮建華也在尋覓,她在用《泳》發問:為什么人類會對如是的抽象活動感興趣?它不存在任何實用價值,卻又恰恰生活在詩意的棲居之上?并且,只有人類,才有高級感,才會為這種抽象的不實在——美,感知如何用抽象能力去實現理想的捕獲。
我一直強調,如果不思考藝術,人類存在便沒有高級——光明與浪漫。人類的本身也就亳無意義。美是一個一個抽象的足跡,她在記述,在向往她的博物館中,讓人能夠思考的,是不是——什么才是詩意的棲居。
不同地域的共同考古答案,是太陽與月亮的神化——生殖的男性與女性的圖騰意義——光明與浪漫。
從古至今,特征之上呈相的特征,都可從陽光神與月光神中觸感靈光。既使當今的前衛畫作,本質上也離不開男人與女人的抽象。而高級的抽象,如馬蒂斯、畢加索、歐姬芙,都在認認真真地思考赤裸裸的欲與性、巫與儀。中華浪漫的屈騷,用優美想象了太陽神與月亮神,本義也在謳歌性、欲、巫、儀。屈子悲思之愛,少游凄婉之戀,己成為中國文學高級的奢侈。
性與欲——巫與儀——愛與戀,
是詩意的覺醒。
黑龍江 美協副主席 哈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 宮建華《泳》80×80cm(憨牛居藏珍)
前面提及的,性與欲的覺醒,巫與儀的深刻,使人類的美感意識有了知覺力,而生與家的私有意識,又讓占有成為特指的情感——愛與戀,雖甲骨無“愛”,但金文卻示人以愛,情感因性欲巫儀,生化為一種“右手撫心”的喜歡。
這就是愛。
在萊奧納爾多時代,藝術已是主宰與造化,形而上的創意,讓藝術成為眼睛之內的思想,如果藝術家不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思想,他的努力就不是創意,也不是藝術品。這一觀點我已反復強調。
我在《靜穆的永恒》中指出:米諾斯文明誕生了女性神祀的崇拜,性、愛、戀、美的概念化,出現了女神化,這是藝術完美階段的象征??脊艑W至今未被挑戰的結論是,米諾斯人的主神是一個強大的自然女神,有掌管生育的母神,有女性的動物主宰,有城市、家庭、收獲、冥界、體育的女性保護者。肉欲像的出現,巫女像的出現,愛美像的出現,對世界各大文明都有話語的標注意義。古文明那萬古流源的神話:古希臘的維那斯,古埃及的哈托爾,古印度的摩利支天,古華夏的洛神,無一不是藝術的完美。
進入完美藝術階段的裸體女人,仍是馬蒂斯那句名言的女人——最可愛。
藝術開始追求可愛性——向往完美的奢侈。
黃奕然、陳雨光《家視空間中的女人體:邊線分離、色階分層與遞階拼貼·夢幻春元》
古希臘城邦在戰后出現的優美化,阿克羅波利斯的雅典神廟,有天下第一宮稱謂的阿房,都是愛的權力化標志,
美的發生,從“占有欲望——崇拜神圣——追求可愛”,藝術總在演化,美術總在一步一步邁入人的心深。這種演化,揭示了作為畫家的藝術家,他們創意的動機。
對此,我問畫家,你為什么創作?他們的回答都很干脆:為了美!
這似乎是創作的公理。沒有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會用畫筆歌頌骯臟與丑陋。深刻在于,美的追求為什么是愛?
喬治亞·歐姬芙《灰色、黑色、藍色和黃色線條》1923年作品
也許,沒有愛,就沒有藝術的發生。
可追溯的幾萬年以上的美術的運動,其實,只揭示了一個道理:藝術的背后是哲學——愛美。愛戀形象的美術化,是美的范疇進入藝術哲學完美階段的標志。而愛與美的女性裸體神象化,是標志性的藝術象征出現的形而上。愛是藝術的尊嚴,戀是藝術的恪守,沒有愛戀的美術,就成了赤裸的肉欲交易,美就失去了高貴、神圣、凈潔的人格屬性,就異化為丑陋骯臟只能出賣的銅板。
性與欲是不能的,生與家是文明的,愛與美是高尚的。
米諾斯的文明,愛與美的神圣化,雅典娜的涎生,是藝術的神義起源。肉欲渴望的天神化:酒神、舞神、樂神,等等,很多生發于性欲的肉惑,由此形成的“天上”藝術象征,是“人間”心里向往的祈求。愛與美的神化,天上/人間的藝術可視化,女人/欲望的哲義美術化,還是馬蒂斯那句名言:我的最可愛。就是說,美術家追求的是可愛性。
牡丹江市美協常務副主席 吳耀偉《女人體》74×84cm(憨牛居藏珍)
性與欲、巫與儀,在巖的平面中既然追求性的情、欲、愛、戀,由穴洞到金屋的藏嬌意識的演化,家室與床笫間男女本位的空間意識的美術化,使她,成為了占有欲空間強度象征所持有的象征。人性最古遠的渴望:“金錢/美女”意識,一直是不變的從古至今。背景地毯紅的火熱,主題人體春的幢景,家庭空間愛的溫馨,相依情感戀的深致,使藝術的色溫成為欲望的渴求。一旦藝術具有了情感色溫——愛與戀,人體所呈相的家,就有了創意的無限魅力。
黃奕然、陳雨光《垂線、平線、立體,家視空間中的女人體·夢幻春元》
用美術創意《家視空間》的第一趣味,是表現可視性的空間愛好——品質。
《女人體》——《夢幻春元》的品質屬性是家的可愛。
我總說,藝術家吳躍偉的《女人體》是一件可愛的作品,它不直接哲學的深刻,而是現實版的我愛我家。前面問:家是什么?家是一個私密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女主有自我滿足欲望的權力,有全裸展示自己的權力,有獲取需求的權力,有被性感吸引的權力,有向往生活的權力,有奉獻美好的權力,等等,這些權力,只有在《家視空間》這類特定空間中才能呈相,《家視空間》己不單單是我愛我家的口號,而是行為與品質。《女人體》的創意,也是如此普通、單純,畫家的興趣不單是指向家的認識,而是指向家的美術表現——用構圖呈相家的一種興趣與偏好,即美術的我愛我家。這就是藝術的為美之愛。從藝術發生史的脈絡講,家的本質,從社會學角度看,自科學大解體后,不再是古哲學的猜想,而是對品質稀缺程度的私欲占有,美的人體化,或性的美術化,才會引發休謨的欲望丶激情與力量。因此,經濟與社會才是基礎。只是,這方面的發生史研究,還沒有普化認識,我還很孤獨,還有極長的路要走。但有一點是可立的,即我們看到的人體美的范式,離不開性與欲的元始天理,沒有本能的沖動,就沒有床笫的占欲,就設有美的理化。愛并不空泛,因為她是做出來的,美也不遙遠,因為她是感出來的。自從衣著文化成為法律后,愛深層地成為道德底線,占有愛成為人類有品質的高貴。床笫文化成為美的向往。正緣于此,畫床上令人向往的女人,便成為普眾皆樂于欣賞的主題。美,也許就這樣發生了,并就這樣深化了。
黃奕然、陳雨光《家視空間:重迭、拼貼、縮短、變形·夢幻春元》
2005年的《家視空間》,是我看到的極富個性的張揚。靈感來自喬治亞·歐姬芙的名作《美》——由內向外的盡情開放。圓翹的臀部與扭曲的肌體,標示主人公是室內的現代任性本尊——無上瑜伽。
無上瑜伽的佛義之美,在大乘方便的詮釋中,初樂為兩性媾交。根器世俗的大方便,以女作樂空雙運,以染達凈,以欲制欲,家視空間,成為大乘心修——本初大樂的哲學,因雙修而至智、福、善。
因此,藝術欣賞的不單是花瓶,不單是閨淑閣儀,不單是古典的守則之態,還是靈與肉的敞亮。是一幅現代都市自信的室內主題寓意畫作——無上瑜伽,她要表現的不是某個具體的少女的個性,而是時尚的普遍的青春共性——對性與欲的胴體向往。這幅創意在風格上帶有強烈的摩登情調,同時也帶有濃郁的家裝風味,她充分展示了藝術家獨有的藝術特色。畫面上所流露出的愛欲,從總的氛圍看,是歡悅與興奮,甚至還帶有某些刺激的冷艷。那個高高的性感標志,正有力地觸動她癡心向往的情欲空間。主人公想象的是什么?或眼中向往的是什么?可能是高級的美好——喬治亞·歐姬芙《灰色、黑色、藍色和黃色線條》,是赤裸裸的性的欲放。真不知,緣于什么,她成了一朵花,成了家室中的花瓶,她的意義,除了性化的花的美麗,還有更多的哲理體驗,與社會經濟學的深刻——迷人的占有,蔓誘的體姿,張揚的吐放,權力的意志。
肉欲占有像的考古意義,性圖騰的詮釋意義,其實都是美的博物館中,對第一個或第二個腳印的尋覓?,F今,藝術森林的痕跡,多少都留有古遠的氣味。充滿肉欲的維娜斯,之所以神象化一一藝術,就因為人間的神往,想象天間的神化,無論雅典娜還是阿波羅,都是占有肉欲的力量神圣,天上的裸女是人間裸女的理想,而占有,對女人與性欲的粗暴的肉體占有,就是天上肉欲的元神欲象。最古遠的理想一直成為最現實人間的神話。從古至今,對女人的裸欲占有意識,本質上,并沒有發生根的改變。占有肉欲,成為古文明無一例外的美的發生基因。否則,神祀現象的標志性象征,特別是權力的擁有象征,就無法解釋。
黃奕然、陳雨光《家視空間:朦朧與點彩、縮短與扭曲·吻》
吻的本能欲,是高級的性情吸允,在藝術中,她泛化為圣潔的高尚性觸。一些經典,如羅丹,實質是在述說神圣的愛戀。只有人類,才有愛神化的動人。不過,愛與罪的范疇,在文學的永恒中也一直都具有趨動力。沒有人能讓它真正地完結。她發生的是由肉欲本能向專情本能的渡化。藝術家以正統古典的寫實手法造型。兩性因起伏、細膩、優雅的肌體和姿態,引起了欲與美的頗為生動的光影效果。仿佛其內在的青春、熱情與生命,正憑借這些光影而閃爍。當我們望著這生動眩目的作品時,都會為之激動——即生命之本源的感動。愛情,本就是世間萬古不朽的永恒主題。
猶如羅丹選取了裸體男女的接吻,這純潔肉體的最初接觸,因而是最動人心弦的。這對受欲望之火燃燒的戀人被放在“地獄之門”中,表達了作者那永無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人的罪惡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來,而欲望是由于人類對光明與歡樂的追求而來,因此人類的欲望就是罪惡的深淵,人類的歡樂就是導向罪惡的途徑,而人類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無完結的。美好是痛苦的陪襯,占欲是罪惡的源泉。神曲與地獄之門能告知的哲學也許不止這些,因為,明天的博物館中又會出現新的腳印。
這也是藝術本意的美的無上瑜伽。